数据分析思维学习笔记——目标导向

如何走出取数的怪圈?

Posted by MinnanH on September 17, 2024

课程链接

要点总结

1. 为什么会陷入“取数怪圈”?

  • “做题思维”导致的惯性:
    • 学生时代习惯于看到问题后直接解答,局限于题目范围内。
    • 在职场中,这种思维只能让人正确地完成任务,却无法找到最有价值的任务。
  • 结果:
    • 关注如何快速完成需求,而忽略需求背后的真实目标。
    • 容易被业务方当作“工具人”,长期陷入低价值循环。

2. 什么是目标思维?

  • 目标思维的核心:
    • 弄清需求背后的真实目标,而不是仅完成表面需求。

      举个例子,业务方让你提取某功能的新用户人数。传统思维下,你可能直接提取数据交差,但目标思维会让你进一步追问:“为什么需要这个数据?” 可能业务方回答:“这是领导要求的。” 但如果继续追问,可能发现领导是为了评估这个功能是否值得投入更多资源运营。这时,数据需求的本质变了。新用户人数只是一个维度,衡量是否值得运营可能还需要用户活跃率、留存率等数据,甚至进一步分析如何切入运营策略。用目标思维解决这个需求,你可以提交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,清晰回答领导的真实问题,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数字。

3. 如何挖掘真实目标?

(1) 追问目标:
  • 使用“5个为什么”分析法:
    • 不断追问“为什么”,直到找到核心目标。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问题。
  • 注意:
    • 需要明确追问的方向,不盲目询问,避免偏离主题。
(2) 询问业务目标:
  • 更直接高效的方法:
    • 询问对方的业务目标是什么(通常是业务的KPI,如日活、留存率、销量等)。
    • 明确业务目标后,分析需求的真实意图,避免无效沟通。

4. 目标思维的广泛应用

(1) 面试:
  • 面试官问兴趣爱好时,目标思维会让你意识到:
    • 重点在于展现性格和能力是否与岗位匹配,而非具体爱好内容。
(2) 写报告:
  • 关注报告的核心目标:
    • 传递有效信息,而非单纯展示分析过程。
(3) 学习规划:
  • 学习数据分析时,明确学习的最终目标(如提升业务分析能力、转岗、升职)。
  • 以目标为导向选择学习内容,避免盲目学工具(如Python、SQL等)。

5. 方法论总结

  1. 跳出“取数怪圈”:
    • 摆脱“做题思维”,关注需求背后的真实目标。
  2. 找到需求的核心目标:
    • 直接询问业务目标。
  3. 目标思维的应用:
    • 在需求分析、面试、写报告、学习规划等场景中全面提升效率和效果。

课程逐字稿
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数据分析这个岗位。他们最初的期待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驱动业务的军师,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之外。然而,现实生活中,许多人却沦为了“取数机器”,每天有取不完的数据需求。他们发现,取的数据越多,分析能力提升得却越少,而分析能力得不到提升,业务方和领导就越把他们当成工具人,安排更多的数据提取需求。就这样,他们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。

几年后,这些工具人往往会被性价比更高的新人替代,数据分析的职业道路也到此为止。这种现象困扰着很多新人。今天,我想和你分享一种破解这种困局的利器:目标思维。

为什么我们会陷入“取数怪圈”?

这种困境与我们从小形成的“做题思维”有关。从小学到大学的16年间,我们经历了无数作业和考试。这种经历让我们养成了一种条件反射:看到问题,直接思考如何解答,且严格局限在题目范围内。这种思维在学生时代非常有用,但在职场中却可能让我们做大量无用功。

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:“最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,其次才是如何正确地做事。”而“做题思维”只能帮助我们正确地做事,却无法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事。面对一个取数需求,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如何快速完成,但比这更重要的是思考:为什么要完成这个需求?背后的目的是什么?

目标思维是什么? 目标思维的核心是先弄清楚需求背后的真实目标。举个例子,业务方让你提取某功能的新用户人数。传统思维下,你可能直接提取数据交差,但目标思维会让你进一步追问:“为什么需要这个数据?” 可能业务方回答:“这是领导要求的。” 但如果继续追问,可能发现领导是为了评估这个功能是否值得投入更多资源运营。

这时,数据需求的本质变了。新用户人数只是一个维度,衡量是否值得运营可能还需要用户活跃率、留存率等数据,甚至进一步分析如何切入运营策略。用目标思维解决这个需求,你可以提交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,清晰回答领导的真实问题,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数字。

如何挖掘目标? 很多课程会教你“5个为什么”分析法,即不断追问“为什么”,直到找到核心目标。但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问题,比如对方的回答可能千奇百怪,或者你无法确定问多少个“为什么”才算够。因此,我们需要更直接的方式:问对方的业务目标是什么。

业务目标通常是业务部门的核心KPI,比如日活人数、留存率、销量等。明确业务目标后,需求的真实意图就显而易见,沟通也会更加高效。

目标思维不仅在分析需求时有用,还能应用于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例如:

面试时:当被问到兴趣爱好,目标思维会让你意识到面试官并不关心你具体喜欢什么,而是想通过你的回答了解你的性格和能力是否匹配岗位。

写报告时:目标思维会让你关注报告的核心是传递有效信息,而不是单纯展示你的分析过程。 学习时:当你学习数据分析时,明确目标(比如提升业务分析能力、转岗、升职等)可以让你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,而不是盲目地学Python、SQL或可视化工具。

今天我们讲了以下几点:

做题思维让我们容易陷入“取数怪圈”,而目标思维能帮助我们跳出怪圈。 找到需求背后的目标,可以通过直接询问业务目标高效实现。 目标思维是所有工作的基础,不仅能提高分析能力,还能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高效。 最后,我想请你思考一个问题:你学习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?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答案。下一讲,我会为你讲解如何鉴别数据分析师的专业能力。